个子不高,身体消瘦,这是雷春军给人的第一印象。54岁的雷春军现任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。多年来,他扎根基层一线,不断创新帮扶思路、拓宽增收渠道,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今年10月,他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。
种植蔬菜增收出新招
“种蔬菜让我尝到了甜头,今后我要更加专心学技术、种好菜,争取早日脱贫。”10月24日,玉素普江·阿布都拉提高兴地说。
玉素普江是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艾日克村贫困户,得益于蔬菜订单生产,今年他家的1亩蔬菜纯收入3000余元。
今年,阿克苏地区实施农副产品蔬菜订单生产工程,提出贫困户蔬菜种植“订单生产、定向销售、封闭运行”的扶贫模式,通过贫困户种植蔬菜定向销售,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,人均增收400元以上。此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。雷春军大力开展培训,补足蔬菜生产技术短板;组织地区农技部门编印15种适宜本地栽培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材料,供各地组织贫困户培训和学习使用。一系列技术服务“组合拳”,扭转了贫困户不善种、不敢种植蔬菜的局面,阿克苏地区贫困户春季蔬菜种植面积达9762亩,新建蔬菜拱棚27215个。
贫困户种植蔬菜如何种得好、管得好、卖得好?雷春军从蔬菜种植基地建设、技术服务、收购销售等各个重点环节入手,提出在适合种植蔬菜的深度贫困村实行规模化种植,建成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贫困户蔬菜种植基地131个,实现深度贫困村全覆盖。
“上半年,我们全地区销售了8000余吨订单蔬菜。”雷春军告诉记者。
潜心钻研试种黑木耳
继贫困户种植蔬菜脱贫增收工程取得成功后,阿克苏地区开展了秋季黑木耳种植试点工作,为贫困户脱贫拓宽路子。
得知消息,雷春军一心扑在黑木耳种植上,在阿克苏地区的各个黑木耳种植点,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“库尔班江,你的菌棒能产多少黑木耳?”10月20日,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黑木耳种植基地,雷春军向村民库尔班江·马木提了解黑木耳生长情况。
“我按照你讲的方法控制湿度,木耳长得不错。这1000根菌棒这茬能产500公斤黑木耳,能赚3000元。”库尔班江笑着说。
为了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,雷春军撰写了多篇实用性强的文章,他多次到现场指导传授技术,及时帮助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。每次看到雷春军下乡,基层干部和农民都争着向他请教,他被群众称为“最接地气的农技专家”。
雷春军常年奔波在生产一线,患上了多种疾病。2018年7月初,雷春军带工作人员赴各县(市)查看和指导秋季黑木耳生产场地的选点工作途中,突感身体不适,工作人员都劝他尽快去医院。
“工作不等人,几十万菌棒等着下地,我们技术人员不尽快进行指导,贫困户能放心吗?”雷春军说。付出有了回报。目前,黑木耳生产已成为阿克苏地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亮点。
搭建农技扶贫新平台
雷春军深知农业技术推广对贫困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怎样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,提高服务水平,把涉农干部、农技人员、农民群众连成一张网,使涉农干部动起来、农技干部忙起来、贫困农民富起来,成了萦绕在雷春军心头的一件大事。
在多次基层调研、征询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,雷春军创建“阿克苏农技服务”微信公众平台,通过“涉农生产干部+专业技术员+网络平台+农户”全覆盖式科技扶贫攻坚新模式,直接面对全地区百万农民群众、贫困户开展“点对点”服务。
作为阿克苏地区首个将新媒体与“三农”工作结合起来的服务性平台,由于内容丰富、实用、接地气,7月份微信公众平台一开通,就受到了各级涉农干部、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热烈欢迎。
“开通4个月,微信公众平台已推送信息42期164篇,信息多次被疆内其他媒体采用,农民反馈非常好。”雷春军说。
沙雅县红旗镇巴扎村贫困户玛依热·艾则孜说:“有不懂的,在平台上直接向专家咨询,专家告诉你种什么、怎么种,我现在种地再也不愁了!”
现在,“阿克苏农技服务”微信公众平台后台交流互动日平均达到上百人次,为农业发展及扶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